Broadchain

2020年会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吗?

Crypto News 2020-03-11 10:17 2714

如果新冠疫情持续发酵,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明显冲击,不排除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海外新冠疫情扩散下,近期全球股市接连大跌,周一美股有史以来第二次触发熔断机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0.5%,国际原油价格更是跌得比矿泉水还便宜……

作为2020年的第一只“黑天鹅”,新冠疫情的突袭给原本疲软的全球经济增长蒙上更多阴影。全球股市是否就此进入熊市?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是否已经在酝酿?就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界面新闻采访了多位经济学家和分析师。

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新冠疫情持续发酵,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明显冲击,不排除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更令人担心的是,在经历了多年的货币宽松后,各国货币政策空间明显收窄,这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风险。

嘉宾介绍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章俊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伍超明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王青

粵开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德礼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杨业伟

界面新闻: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美股史上第二次触发熔断,近期全球股市大幅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章俊:很明显,短期是因为疫情以及中东油价谈判失败,推动全球避险情绪上升。就美股本身而言,过去两年的上涨,其实更多来自于估值水平的提升,而不是盈利的改善。这种上涨本身不可持续,下跌其实只需要一个触发点。这次疫情和原油价格波动恰好给了大家一个让美股下跌的理由。

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是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心以及对于在风险真正来临之际,全球央行政策储备可能已经耗尽的担忧。全球经济已经复苏了10多年,衰退风险一直在累积。在此过程中,全球央行的政策空间却持续收窄。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风险。

现在来看,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让市场觉得情况可能比预想的更坏,可能也是推动短期避险情绪急剧升温的一个因素。

张德礼:美国非金融企业的利润增长在2014年后已经接近停滞,美股的上涨主要依赖于估值提升,依赖于企业发行债务工具回购。但避险情绪导致高收益债市场的风险溢价暴涨,使企业债务融资受到阻碍。企业信用风险的提升和美股的暴跌又会进一步加深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追逐,使投资者将更多筹码压在美国国债等安全资产上,进一步又对美股形成挤压。

界面新闻: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是短暂调整还是进入中长期熊市的标志?

章俊:短期内,美股可能存在超调,全球市场不会在目前就进入熊市。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可能会形成新一轮货币宽松,并支撑资本市场反弹。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已经进入尾声,金融市场下跌是大趋势。由于这一阶段市场情绪脆弱,过程中可能还会伴随更多所谓的暴涨暴跌。

杨业伟:暴跌之后,美股估值有所下降,而且利率大幅下降有利于推升美股估值。基本面目前还不支持金融市场趋势性大幅下跌。从短期流动性冲击来看,并未呈现出流动性趋势性收紧状况。因而,目前金融市场走势更像短期调整。但是否会转变为中长期熊市取决于短期调整后,居民消费和金融机构稳健性受影响的程度。

界面新闻:2020年我们会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吗?

张德礼: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债务扩张。如果新冠疫情海外持续发酵,对经济产生明显冲击,不排除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杨业伟:2020年全球经济显著走弱,不排除衰退可能,但是否会出现金融危机取决于资本市场调整状况。如果资本市场继续大幅下跌,以目前金融机构对资本市场依赖和居民财富对股票资产的依赖,不排除金融危机的可能。

王青:考察近现代历史,尚未看到因瘟疫大流行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或金融市场持续暴跌的先例。当前,牵动全球市场波动的核心因素是疫情新发病例数量。目前海外疫情正处于暴发期,但伴随各国政府防控措施升级,预计未来疫情走势大体会复制国内模式。这样来看,本次疫情仍属外生性的短期冲击,难以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带来持久性影响,2020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这也是当前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大区别。

章俊:考虑到全球央行手里还有政策工具,今年未必会发生金融危机。更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是,降息潮过后,明年怎么办?我认为,明年出现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更大。但是,可能不会是像2008年一样的金融危机,而是由持续的衰退风险导致全球央行耗尽货币政策空间,最终进入一个无计可施的实质性衰退局面。

打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比如你在一辆车上,前面是一个悬崖。现在问题是,其实你的方向盘已经失灵了。你能看到未来某一个时间点,这辆车是要掉下去的,现在唯一所做的就是通过踩刹车、消耗刹车,来延缓坠崖时间。“刹车”其实就是全球货币政策工具,一旦货币政策空间耗尽,刹车磨损完了,在你方向盘失灵的情况下,进入衰退是无法避免的。

界面新闻:全球会迎来新一轮量化宽松吗?如何评估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和负面影响?

伍超明:在疫情和原油价格暴跌的叠加冲击下,全球需求端需要货币政策刺激。因此,新一轮宽松政策正在路上。但是否要重启量化宽松,要视疫情时间长短而定。如果疫情能得到有效防控,不需要那么强烈的政策刺激力度,反之,则实施量化宽松的概率会加大。

章俊:如果3、4月美联储连续降息,后续可能有更多央行会推出QE(量化宽松),特别是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由于已经使用了负利率,所以短期内可能会先做QE、再做降息。美联储则可能先降息,再实施QE。这种情况下,新兴市场也会跟进出现一波降息潮。

从效果来说,其实很明显,从联储降息后美股表现看,效果几乎是没有的。现在来看,降息对于实体经济的帮助也不大。因为降息最好的效果是:我降大家都不降,我本币贬值,然后出口增加,经济改善。实际情况却是美联储引发了全球降息,大家一起降,其实就没有国家能够受益,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就降息本身而言,持续降息也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另外,随着利率越来越逼近0,我觉得投资者更多看到的不是降息,而是看到降息空间的收窄,甚至接近于0。这两重逻辑决定了降息其实效果不明显,或者只能短期内改善一下投资者的情绪。就长期来看,不能彻底扭转投资者情绪。

王青:全球有望进入新一轮宽松潮,以缓解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烈度,但各国货币政策空间普遍较小。从负面影响来看,这些宽松政策将进一步压缩各国本已有限的宏观政策空间,特别是主要经济体中的零利率国家将会扩容,这意味着未来世界应对经济波动的能力将下降。

就中长期影响而言,宽松政策会推高各国宏观杠杆率,企业、居民及政府的债务可持续性下降,疫情过后,资产泡沫也有可能回潮。我们认为,除非本次疫情倒逼主要经济体加快结构性改革,如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提升就业市场灵活性,调整社会保障政策等,否则这些国家的中长期金融系统性风险将呈上升趋势。

界面新闻:怎么看待近期人民币资产被捧为“避险资产”?A股真的是“避风港”吗?

伍超明:将A股称之为“避险资产”是一个相对的说法,A股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避险资产。站在当前时点,A股资产相对更占优的理由主要有三点:

一是中美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差在扩大;二是中美利差扩大,人民币资产相对更占优。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短期维持高位的概率偏大。基于以上预期,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明显增加。三是货币宽松利好权益类资产,且A股估值优势明显。

3月初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预示全球货币继续宽松空间被打开。根据历史经验,在流动性扩张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上行,权益资产相比其他资产表现更佳,更具有吸引力。另外,从估值水平看,美国、欧元区、日本股市估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A股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水平,并且目前A股上证综指市盈率为13倍左右,远低于道琼斯的20倍市盈率,A股估值提升的弹性明显更大。

张德礼:人民币资产近期受追捧,原因是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和稳增长预期,但如果海外股票市场大幅震荡,A股也很难独善其身。

王青:当前,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海外疫情正在升级,加之国内宏观政策先行一步,有效稳定了市场情绪。这使得近期国内金融市场波动相对缓和,人民币资产被捧为“避险资产”。我们认为,考虑到国内外疫情走势,短期内这一模式有望延续。

不过,鉴于各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已通过产业链、跨境资金流动及市场信心等渠道深度联接,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在一场全球性的外部冲击中置身事外。就市场而言,黄金、国债等资产的避险功能还将进一步体现,国别资产的持续避险功能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界面新闻:投资者应如何应对市场的震荡?

杨业伟:建议增配有基本面支撑的安全资产,例如估值较低、票息较高的权益资产;减持估值较高、波动较大的资产。

王青:现阶段,疫情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风险因素,各国宏观政策对冲措施也在不断推出,短期内全球金融市场还将经历一段剧烈震荡时期。在这样一个局面下,稳健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通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

来源:界面商学院

作者:辛圆 陈鹏

声明:BroadChain Finance网站和App所发布的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Crypto News

Crypto News

391 篇 作品
18.88W 总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