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adchain

RWA、稳定币和币股联动下的香港机会|1783DAO Space

broadchain 2025-08-07 22:54 164

RWA 与稳定币的合规之路,远比叙事更复杂,也比想象更真实。

2025年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标志着香港成为全球首个对法币稳定币设立完整监管框架的主要金融中心之一。

仅仅五天后,8月6日晚,1783DAO 联合博链财经 BroadChain 共同发起 Twitter Space 直播活动,聚焦 “RWA、稳定币和币股联动下的香港机会”。

多位来自 RWA、稳定币、合规科技、跨链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专家嘉宾分享了他们对行业现状、香港角色及市场趋势的深度洞察。

以下为本次 Space 各位嘉宾的核心观点梳理:

Nano Bit CEO 蔡凯龙博士:稳定币是监管套利的副产品,RWA的关键在于链上信用机制

稳定币真正的动力来自“监管套利”:稳定币看似是一种支付工具,实则最大价值在于游走在不同司法辖区之间的“灰色套利空间”。USDT 之所以成为主流,并非因用户体验,而是因其绕过了传统金融监管、构建起一个非正式的美元结算网络。

合规来临将压缩套利空间: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的正式实施(要求牌照、审计、托管、清算),诸如 OTC、非法跨境兑换等灰色路径正在被收紧,许多依赖这些路径的稳定币商业模式将难以为继。

Web3 创业者切勿将稳定币当作“创业赛道”:稳定币发行是高度监管的金融活动,涉及底层资产结构、托管与兑付能力、信息披露等高门槛要求。香港发牌并不意味着拥有“合规光环”,而是意味着要接受严格监管。

RWA的本质挑战是“链下信用如何链上可验证”:很多 RWA 项目仍停留在“样板工程”阶段,资产虽上链,但缺乏持续的信用验证机制。真正有吸引力的 RWA 项目需同时具备:

1. 优质资产本身与可持续链上信用结构;

2. 有效的市场流动性与价值评估能力。

币股联动是一种双向杠杆行为:股票融资与发币融资并行,如果缺乏真实业务支撑,在下行周期中可能会出现“股价与币价双杀”的风险。

Polyhedra Network 生态负责人 Anthony:跨链、身份与证明,是RWA的三大基础设施支点

RWA 成功落地的前提是可信连接机制与身份映射能力,而非简单的资产上链与 token 发行。Polyhedra 正专注于为链下资产与链上协议之间提供可信的连接桥梁。

zkBridge 是核心基础设施:Polyhedra 自研 zkBridge 跨链验证协议,基于零知识证明(ZKP),实现多链之间原子级数据验证与同步,确保数据真实性与一致性,是保障 RWA 数据可信性的关键。

DID + 行为证明 + 合规接口是不可或缺的组合:在全球合规趋势下,链上身份(DID)成为基础要素。Polyhedra 正与多家 KYC 服务商、DeFi 协议合作,构建涵盖身份认证、行为审计与合规追踪的一整套基础设施。

香港将成为“可信连接中枢”:Polyhedra 已在香港落地多个生态项目。Anthony指出,虽然香港未必是 RWA 最大流动性市场,但凭借其法律体系与金融基础设施,有望成为全球最强的“可信性中心”。

Copilot Venture Studio 创始合伙人 杨林苑:合规稳定币不是创业机会,RWA项目的核心是风控,而不是讲故事

稳定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金融结构的深层博弈:很多人高估了 USDC、低估了 USDT。USDT 靠离岸结构与交易所闭环实现高效扩张,而 USDC 因高合规成本而扩张缓慢,尤其在亚洲节奏滞后。

香港发牌是筛选机制,不是激励政策:获得稳定币牌照需满足资金实力、审计体系、KYC/AML与跨境支付处理能力等高要求。

Web3创业者需补齐三大金融基础能力:

1. 资金结构:是否有持续融资能力与低成本资本;

2. 风控模型:如何保障兑付能力与流动性管理;

3. 法律结构:是否具备SPV结构、托管机制等跨境合规能力。

RWA必须具备真实的收益模型,而不是简单地“资产上链就能涨市值”。真正可行的项目应来源于现实场景,如供应链票据、不动产债权、出口退税应收账款等。

K1ko妹妹的爸比:RWA落地必须克服“链上叙事幻觉”,香港是监管与资本交汇的实战场

RWA不是写个合约就能发币:链下资产的合法性、清算机制、持续信披路径远比想象复杂,不能用 Web3 的技术叙事替代真实金融逻辑。

香港是试金石,而非跳板:香港监管者既懂金融又懂风险,不欢迎伪 DeFi 项目。项目方若想在港落地,必须对接银行、律所、审计与金融机构,不能只靠“讲故事”。

稳定币与RWA最终都将成为金融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其构建者需同时具备资本、合规与风控能力。对 Web3 创业者来说,没有传统金融经验者不宜轻入,若执意进场,需补齐“资金、合规、托管、审计”四大能力。

Digital Shield 海外商务拓展总监 Marina Andreeva:RWA的市场在香港,技术在Web3,桥梁在合规

香港对链上资产监管逻辑务实清晰:凡涉及现实世界价值的链上产品,必须具备可审计、可监管、可控流转的能力。

三大链上基础能力缺一不可:身份认证、审计机制、白名单流动性控制。项目必须回答三个问题:资产对接者是谁?钱包是否合法?谁有资格参与流转与清算?

“RWA如果不能定义持有人是谁,它就不是资产,而是风险。”

稳定币监管已从 token 本身,延伸至链上交易行为合规性:包括流通路径、清算对手方、兑换流程等均要可控、可审计。

Digital Shield 正与多家香港合规机构合作,推动链上 KYC 网关、AML 审计模块落地。

项目若无法给出“链上身份 + 审计 + 可控交易路径”,就不应贸然进军香港。但若项目方向为稳定币、RWA、链上资管、跨境托管,香港可能是亚洲唯一一个能合法打通传统金融的场域。

结语

随着《稳定币条例》的正式实施,香港已成为全球 Web3 与传统金融融合的重要前哨阵地。

RWA 与稳定币的合规之路,远比叙事更复杂,也比想象更真实。

在这个监管日趋清晰、资本密集进场的关键时点,如何构建可信连接、构建链上信用,将是未来项目能否在香港乃至全球立足的核心分水岭。

声明:BroadChain Finance网站和App所发布的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broadchain

财经视角,解读Web3。

2189 篇 作品
452.68W 总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