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由1783DAO与BroadChain(博链财经)联合主办的X Space线上研讨会以“除了房地产、债券和充电桩,还有哪些行业可以进行RWA?”为主题,聚焦RWA(现实世界资产)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可能性,本场Space由Web3咪呀Miya主持。
活动汇聚了来自R01 Labs Capital创始人叶开、1783DAO联合发起人和香港Web3.0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Blade、Web3Link与TopFund创始合伙人Louis Liu(刘思宇)、《区块律动》执行主编张问、RWA Group CEO Tony Fu、Meme KOL王富贵、香港谈链爱科技CEO吴子龙、韩亚证券投资经理罗先生、M Block联合创始人Lucas、BFG Labs CEO Robin等十余位重磅嘉宾,从合规、流动性、资产选择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RWA的现状与未来。
本次X Space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聚焦于除房地产与债券之外的新型RWA资产,包括演唱会IP、健康数据、农产品等创新场景。其中,澳洲蓝鳍金枪鱼捕捞权RWA项目$Tuna的负责人更是于美西时间凌晨5点连线参与,详解其底层逻辑。
据南方蓝鳍金枪鱼保护委员会(CCSBT)数据,2025年全球蓝鳍金枪鱼捕捞总配额仅2530吨,资源高度稀缺。
$Tuna项目通过全球捕捞配额整合收购并完成代币化,不仅让投资者参与资源收益,还助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具想象力的是,$Tuna项目构建了从资源到消费再到医药的三层价值体系:底层是捕捞权租赁所带来的4.5%-6%的年化收益;中层为金枪鱼加工销售,目前已进入盒马、叮咚买菜等主流渠道;顶层则联手全球知名高校展开生物医药研究,从金枪鱼中提取的“缩醛磷脂”已被用于阿尔茨海默症保健品研发,预计2025年7月进入市场阶段。该项目以立体化路径显著增强RWA的内在价值支撑。
1783DAO联合发起人和香港Web3.0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Blade指出,当前RWA发展最大的挑战在于“技术创新远快于监管框架”。
国际标准化组织IEEE正在推动RWA协议标准化,试图解决资产上链、数据确权等关键问题。
而如蚂蚁数科等企业通过香港“绿色通道”快速试点,虽提升了行业认知,但合规成本高企——据悉,在香港发行RWA产品平均需400万港币,成为中小企业迈不过去的门槛。
R01 Labs Capital创始人叶开则直指当下RWA领域陷入“伪命题”误区:即便耗费大量资源完成合规,却无法获得实际融资。他对比了美国和香港的发展路径——美国由比特币ETF、货币基金逐步走向股票代币化,而香港则从企业债起步,缺乏完善的二级市场配套。
数据显示,OSL与HashKey两家香港持牌交易所的RWA产品日均交易额均不足百万美元,流动性匮乏是制约RWA发展的最大瓶颈。
Web3Link与TopFund创始合伙人Louis Liu进一步强调,RWA的爆发不仅依赖于资产创新,更需要解决"流动性提供者缺失"这一核心瓶颈。
数据显示,当前合规RWA代币的日均交易量不足传统债券市场的0.1%,机构与散户的参与通道亟待打通。Louis Liu认为,可在合规层面通过香港持牌券商(如OSL)对接专业投资者(PI),锚定美债等标品;在创新层利用Solana等公链发行高波动性非标资产。同时,他透露TopFund正在推动与Bybit合作设立"RWA专项做市基金",旨在解决长尾资产流动性问题。
多位嘉宾指出,高质量RWA资产应满足以下三点:(1)预期收益需覆盖9%-10%的融资成本;(2)具备高度数字化能力便于链上映射;(3)拥有潜在的全球流动性。
《律动》执行主编张问特别强调,美股代币化或是打开市场空间的关键。虽然FTX曾尝试该方向但失败于做市机制缺失,若Bybit等平台能解决这一问题,RWA市场有望迎来重大突破。
香港谈链爱科技CEO吴子龙分享的“演唱会RWA”案例同样令人耳目一新。通过将艺人经纪、票务、周边等资产代币化,不仅可实现粉丝众筹办演唱会、解决前期资金难题,还可重构“黄牛经济”。
Louis Liu在此基础上补充关键数据:全球演唱会市场规模达300亿美元,但70%利润被黄牛吞噬。通过RWA实现的粉丝众筹和权益碎片化,可将大部分价值返还给真实支持者。他大胆预测,首个10亿美元市值的非标RWA项目很可能诞生于此领域。
M Block联合创始人Lucas介绍的“健康数据RWA”项目通过将医疗数据上链并结合ERP系统分析,构建可交易数字资产。核心挑战在于隐私保护与数据确权,但一旦突破,潜在市场空间或达千亿规模。
BFG Labs CEO Robin则提出金丝楠木等非标资产的代币化,通过普华永道等机构的权威评估实现上链,展现了另类资产的流通可能性。
除$Tuna项目外,活动还探讨了充电桩运营权、矿场收益权等特许经营类RWA。这类资产普遍具备:(1)稳定现金流(5%-15%年化);(2)可借助物联网实现实时数据上传;(3)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收益自动分配,透明度优于传统金融产品。
Tony Fu透露,RWA Group已与贾跃亭旗下企业合作相关尝试,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将迎来落地项目。
叶开指出,香港最大的优势在于背靠内地优质资产,特别在国资出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目前香港已构建起涵盖交易所、稳定币、数字托管等较为完整的合规体系,但也面临三大问题:(1)11家交易所导致流动性碎片化;(2)企业债产品无法向散户开放;(3)缺乏与新加坡、迪拜等市场的二级互联互通。
相比香港,新加坡金管局主导的“守护者计划”以货币市场基金为突破口,已有星展银行、渣打银行等机构推出年化4.2%的代币化货基产品,支持7×24小时赎回,更符合传统机构投资习惯。
韩亚证券投资经理罗先生指出,迪拜的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设有沙盒制度,允许股票、债券等各类资产代币化,并支持散户参与,其灵活监管政策加上中东资金的高风险偏好,正在吸引大量RWA创新项目入驻。
Louis Liu进一步指出香港的破局点在于"分层监管":对美债等标品采用严格合规框架,对演唱会IP、碳配额等创新资产开放沙盒试验。他透露其团队正协助港府设计"RWA流动性激励计划",拟对做市商提供交易手续费补贴,以此激活香港RWA市场的流动性。
Blade认为,预言机与IoT设备结合将打通实物资产上链的“最后一公里”。例如$Tuna项目计划在渔船上部署传感器,实时上传捕捞数据,让投资者随时掌握资产动态。这一模式未来也可拓展至房地产、能源等领域。
嘉宾们预测,RWA市场将分化为两个方向:(1)以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合规市场,主要聚焦债券、美股等标准资产,预计年增长40%以上;(2)以迪拜、马耳他等地为中心的创新市场,探索演唱会IP、碳配额等非标资产,尽管波动性更大,但增长空间也更广阔。
针对流动性瓶颈,三种潜在解决路径浮出水面:(1)交易所推出专项做市机制(设RWA做市基金);(2)跨链流动性聚合器(类比1inch在DeFi领域的角色);(3)实物资产与NFT的混合质押模式,提升资本效率。
本次研讨的最大共识在于:RWA不是简单地将传统资产“搬上链”,而是借助代币化技术重新构建全球资产的流通逻辑。
Louis Liu强调,RWA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代币化重构全球资产流动性秩序,这将彻底改变传统资产的交易与配置方式。
当机器每秒钟的生产力都能被代币化交易时,世界经济将迎来真正的范式转移。
正如$Tuna项目所示,当原本封闭的蓝鳍金枪鱼捕捞权向全球投资者开放时,带来的不仅是金融创新,更是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塑。
随着蚂蚁集团、贝莱德等传统巨头的入局,RWA正从边缘概念迈入主流金融舞台。
未来,项目方需在合规与创新、机构与散户、短期回报与长期生态之间做出平衡。
如叶开所言:“未来20年金融的主旋律是代币化,而关键在于掌握不同资产类型的入场节奏。”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既可参与美债等低风险RWA产品,也可捕捉如$Tuna这类高成长、非对称机会。
对监管机构而言,如何在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同时不压制创新,将是下一个阶段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