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rdan,PANews
1863年7月30日,“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出生,127年后的1990年7月30日,孙宇晨在青海省西宁市呱呱坠地,就像福特推动了汽车工业的普及,孙宇晨在促进加密货币和Web3全球采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25年3月28日,35岁的波场TRON创始人的孙宇晨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也是加密领域继CZ、SBF和Brian Armstrong后的第四人,这一事件无疑是对其在区块链领域贡献与全球影响力的肯定,也引发了加密行业和传统商业的集体关注。
从“争议”到“权威认证”的符号意义
自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宇晨一直饱受争议。
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到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青年时期的孙宇晨可谓一路顺风。2011年,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特朗普的母校——攻读硕士学位的孙宇晨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东西:比特币,同一年他与就读清华大学的蒋方舟登上了亚洲周刊封面。
通过比特币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孙宇晨在2015年回国创业,适逢当时国内区块链行业兴起,孙宇晨投身其中并顺理成章地获得IDG旗下“90后基金”青睐,这一年孙宇晨还收到了人生的一个大礼:成为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第一期学员,并且是其中唯一一名“90后”,而他的入选与IDG创始人熊晓鸽的力荐不无关系,这位投资圈大佬曾亲自为孙宇晨写过推荐信,也让孙宇晨多了一个Title——“马云门徒”。
也正是在2015这一年,马云登上《福布斯》封面。如同孙宇晨自己在社媒所说:“十年后,斗转星移,世事变幻,唯一不变的是传承,坚守与建设。十年了,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真正让孙宇晨出圈的是2019年轰动一时的“巴菲特午餐事件”——2019年6月4日凌晨3点48分,孙宇晨在各大社交平台宣布,以破纪录的456.8万美元(约人民币3154万元)成功拍下巴菲特20周年慈善午宴。然而到了2019年7月23日,孙宇晨突然宣布因患上突发肾结石而需取消与巴菲特的午宴。最终于2020年1月23日,孙宇晨在推特上发布照片,他在美国奥马哈一个私人乡村俱乐部与巴菲特共进晚餐,晚餐持续逾3小时,交流了比特币、特斯拉等话题。
坦率地说,孙宇晨早期种种行为的确引发了不少争议,加密社区认为他给自己塑造了“90后创业先锋”的人设形象,并且利用媒体宣传、商业成功案例来迅速提升个人知名度,这一时期的孙宇晨更多被视为一个炒作高手,加密货币行业对他的看法也褒贬不一,一些人认可他的市场推广能力,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他频繁使用高调言论、甚至“蹭热度”。
然而,伴随加密市场愈发成熟,行业看待孙宇晨的角度和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2024年底,孙宇晨在苏富比拍卖行花费624万美元(约4500万元人民币)竞拍获得“最贵香蕉”并使用加密货币支付,随后的发布会中,还当场吃了香蕉,他的做法也成为了艺术的一部分,体现了艺术的魅力所在——通过挑战传统认知引发人们的深思。
如果说孙宇晨“发家”主要依赖名人效应和加密市场的牛市周期,但随着行业开始进入成熟期,加密社区也逐渐理解并认同曾经无法接受的观点或行为,而这次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不仅是国际主流媒体的认可,可以说也是加密行业价值观重估的一次重要信号。
福布斯报道的背后,市场风向变了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加密货币行业从一个小众技术实验逐步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的态度也经历了显著变化:从最初的无视,到警惕和批判,再到如今的合作与接纳。媒体的立场转变不仅反映了行业的发展轨迹,也深刻影响了公众对加密货币的认知。
在加密货币的早期阶段,主流媒体对这一新兴技术的关注度极低,甚至长期处于“无视”和“警惕”状态。即便有所报道,也往往带有居高临下、怀疑和轻视的态度,比如:
●2011年,《时代》杂志首次提及比特币,但并未深入分析其潜在价值,而是将其描述为“极客们用来挑战现有金融体系的实验性货币”,并未给予其金融创新的正面评价。
●2013年,《福布斯》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公开将比特币形容为“21世纪的庞氏骗局”,并称其“缺乏基本价值支撑,最终可能崩溃”。
●2015年,《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发表文章指出:“比特币可能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货币,因为缺乏政府的支持,且其价格波动性使得它无法成为稳定的支付手段。” 文章认为,比特币在技术上可能是创新的,但其经济学基础存在缺陷。
实际上,不只是媒体,彼时的主流创投圈对待加密货币人士依然抱持怀疑态度。
不过,随着BTC突破10万美元大关,以及加密货币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媒体不再居高临下,态度也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就在不久前,英国《金融时报》刊文为过去十四年以来对加密货币的负面报道向读者公开道歉,该媒体在声明中表示:
“随着比特币的价格最近突破100,000美元,相当多的评论者认为我们应该为长期以来的愤世嫉俗态度对读者道歉。因此,对于过去十四年间,您可能基于我们的报道而决定不购买那些后来价格上涨的商品,我们深感歉意。价格上涨当然令人欣喜。同时,如果您误解了我们对加密货币的愤世嫉俗态度,认为这是对传统金融的支持,我们深感抱歉,因为我们也讨厌这种行为。”
主流媒体对加密行业发出这样的“歉意”,其实从侧面说明了一件事:风向变了。
另一方面,《福布斯》选择杂志封面人物并非随意决定,而是基于一系列严格的评估标准,涉及行业和国际影响力、商业成就、创新性、以及话题性等多个方面,孙宇晨作为TRON创始人推动了区块链的应用发展,不仅让TRON成为以太坊之外的全球核心公链之一,也通过与多个DeFi、NFT平台合作使得TRX市值一度跻身全球前十。基于孙宇晨在加密行业的影响力、商业运作能力、国际市场拓展以及高度的话题性,尽管外界对他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孙宇晨在区块链行业中的角色,使他具备成为登上《福布斯》封面人物的资格。
向“全球商业领袖”升级蜕变
去年11月,孙宇晨加入特朗普家族加密项目World Liberty Financial (WLFI) 担任顾问,WLFI也直言不讳的表示孙宇晨的见解和经验将帮助其继续创新和发展,而在此消息官宣的前一天孙宇晨已向WLFI投资3000万美元并成为该代币的最大投资者。
实际上,对于孙宇晨和WLFI项目而言,彼此合作是一次“双赢”的尝试,因为TRON原生代币TRX也被美国总统背书的主流加密项目所接纳。据Arkham监测数据显示,TRX现已成为特朗普家族加密项目WLFI持仓市值第四大代币,仅次于ETH、WBTC和USDC:
1、ETH:7933枚,约合1463万美元;
2、WBTC:162.69枚,约合1350万美元;
3、USDC:1119.9万枚,约合1120万美元;
4、TRX:4071.8万枚,约合962万美元。
正如《福布斯》杂志中所描述的,7500万美元的注资点燃了加密市场的WLFI买入狂潮,这些操作只为孙宇晨带来了一点账面回报,他的WLFI持仓也被无限期锁定,而特朗普家族则借此暴赚约4亿美元,但是这次看似“吃亏”的投资,却给孙宇晨带来了巨大的跨界影响力。
在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稳定币的当下,TRON公链在稳定币市场一直保持着领导地位,以市值规模最大的美元稳定币USDT为例,根据DeFiLlama数据显示,TRON已成为USDT总流通量居前的区块链,仅次于以太坊。
DeFiLlama数据还显示,TRON生态稳定币市值已经超过660亿美元,当前触及661.93亿美元历史新高,而且一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孙宇晨正在用自己的努力打破“加密=投机”的公众传统认知并重塑加密行业形象,而在此过程中,孙宇晨的个人IP也发生了一步步转变,实现了从早期“高端炒作”,到技术或行业领袖,再到“全球商业领袖”的升级蜕变。
孙宇晨的“政治经济学”:加密金融布局,推动TRON“触角”延伸至美国市场
如今,加密货币已经不局限在扮演金融工具的角色之上,而是逐渐成为资本运作、政治影响力、跨境贸易以及财富管理的新型杠杆。
加密货币行业正在全球政商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朗普能够成功当选第47届美国总统,加密社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孙宇晨与特朗普家族加密项目WLFI的合作正是这一趋势的完美延伸,也展示了加密资产如何在传统金融与政治体系之间构建桥梁,并重新定义全球资本运作方式,孙宇晨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更像是对近期一系列重要事件的里程碑式总结,但孙宇晨的“政治经济学”绝不会仅限于此,他的加密金融深层布局其实已经悄然展开。
早期来看,TRON的策略是在公链技术上与以太坊竞争,但公链市场竞争激烈,以太坊的EVM生态和Layer2扩展技术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公链竞争的天花板,孙宇晨及时调整了策略:从技术竞争转向金融基础设施,以稳定币+TRON公链为核心打造全球资金流动网络,同时从C端用户转向机构用户来推动稳定币进入跨境支付、资产管理和合规金融体系,并且从去中心化叙事转向合规化、政策渗透,增强与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合作,至少从现阶段来看,上述这几套“组合拳”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与此同时,加密社区对TRON的期待也变得越来越高。
TRON会被用于提高美国政府效率吗?今年年初,有消息人士透露马斯克将尝试“区块链治国”,已就在新成立的美国政府效率部使用区块链技术启动了对话。这是特朗普政府希望提振数字资产行业的最新迹象。一位匿名知情人士称,牵头提高政府效率的马斯克已提出使用数字分类账来降低政府成本的想法,并且讨论探索使用区块链来追踪联邦开支、保护数据、进行支付,甚至是管理楼宇。
据悉,政府效率部相关人员已经与多家公共区块链的代表会面,评估它们的技术,而TRON区块链无疑也受到关注。
作为每秒可处理上千笔交易的区块链网络,TRON完全可被用于政府税收系统的实时交易确认、或是公共数据登记(如土地所有权、公司注册)的高速存储和查询。TRON链上交易费用几乎为零,尤其在TRC-20代币交易中成本比以太坊Gas费更低,因此可以支持低成本跨境支付,例如美国政府对国际援助项目的资金发放、减少政府内部支付(如养老金发放、政府合同支付)的运营成本。美国社会保险(Social SECurity)和医疗保险(Medicare)基本上都通过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手续费较高且涉及人工审批,使用 TRON 发行的政府稳定币进行自动化支付,减少银行中介费,提高资金到账速度,并且账本全程可追踪,防止欺诈。
另外,TRON智能合约可自动执行政府采购、社会福利发放等事务,无需人工审批,减少腐败和低效管理,适用于自动执行社会保险(如医疗补助、老年保障)、自动分发政府合同款项(防止资金滥用),目前美国政府采购涉及大量中间商,可能出现腐败、资金浪费和合同延误,通过TRON区块链可以跟踪采购流程、确保合同执行、实时监控支付流向,提高供应链效率,而链上数据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则可适用于税收系统,实现自动化税务收取和审计,智能合约可自动计算税额并在交易完成后即时扣税,提高税收效率。
当然,尽管TRON具有诸多技术优势,但要在美国政府体系中推广仍需面临不少挑战,比如稳定币(TRC20-USDT)可能面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美国政府是否愿意采用TRON进行官方支付仍存不确定性,他们很可能倾向于私人许可链而非TRON这样的公共链,因此孙宇晨可能需要考虑在TRON上提供定制化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和隐私计算方案(如零知识证明或分层存储策略)。
特朗普加密项目WLFI推出的稳定币USD1或许未来也会与TRON合作。今年三月,WLFI正式宣布将推出一种1:1兑换美元的稳定币USD1,该稳定币将100%由短期美国国债、美元存款及其他现金等价物支持,每枚USD1旨在维持1美元价值,储备由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审计,初期将在以太坊和币安智能链上发行。
虽然USD1最初没有选择TRON,但WLFI已经明确表示未来计划扩展至其他区块链,仅从技术角度来看,处理了USDT无数笔交易的TRON比以太坊更具成本和交易效率优势,其实可以算是最合适的USD1发行区块链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WLFI代币分配方案中还预留了15%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激励池”,而TRON链上头部DEX SunSwap于2025年3月新增WLFI代币流动性挖矿专区,提前构建了用户使用场景。更重要的是,TRON的稳定币解决方案已经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有了应用场景,比如TRC20-USDT如今已成为阿根廷民众充值SUBE交通卡的首选数字美元方案。
如果最终TRON被选为USD1发行链,无疑将进一步强化其在全球稳定币生态中的主导地位,并可能对加密行业合规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可能推动其成为美国政治资本运作的主要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倘若获得更多政府和机构的认可或将推动TRON进入“主流金融科技”赛道。
不可否认,孙宇晨的加密金融布局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资本联动,而是进入到一种生态共建阶段,与WLFI的稳定币战略形成闭环,而特朗普家族的政策资源也将进一步强化TRON的合规叙事。
90后企业家的“非典型成长”
或许是受到“校友”特朗普的影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孙宇晨就曾深度参与Ripple Labs早期生态建设,或许是这段经历为其植入了"区块链改变金融霸权"的原始技术理想。
当行业观察者批评其缺乏原创性时,孙宇晨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嗅觉,他意识到在区块链技术尚未突破性能瓶颈的背景下,生态建设比技术创新更能捕获用户价值,这种思维贯穿其战略布局。
在传统商业世界中,"企业家精神"往往被框定在稳健、低调与长期主义的叙事里,但孙宇晨却将流量运作、资本博弈与技术创新熔铸成一把劈开行业认知的利刃,他的成长轨迹,既折射出区块链行业狂飙突进的底层逻辑,也暗含着Web3时代创业者对商业伦理的重构尝试,这种对用户注意力的持续攫取,恰是加密初创公司对抗周期波动的生存策略。
孙宇晨的流量策略揭示加密行业生存法则:在技术尚未形成绝对壁垒时,流量运营能力决定项目生死,通过“争议事件造势—资本绑定扩圈—技术升级留客”的三段式打法,孙宇晨将波场TRON从公链红海中突围,成为少数兼具高市值(TRX市值排名稳居前10)与强生态(近3亿链上账户)的Web3基础设施,这种“营销即基建”的路径,正在重塑区块链创业的底层逻辑。
而孙宇晨身上的争议性,恰恰来自他对传统商业规则的颠覆,在古典互联网时代被视为"泡沫"的营销手段,在加密世界却成为凝聚共识的必需工具;曾被诟病的"机会主义",实则是对行业非连续变革的精准预判。当Web3革命重新定义价值创造方式时,或许需要用新的坐标系来审视这位非典型90后企业家——他既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不是庸俗的逐利者,而是区块链文明演进中必然出现的"矛盾综合体"。
当孙宇晨以"行业大使"身份在联合国区块链论坛演讲时,质疑声始终如影随形:"过度营销是否稀释了技术价值?"对此,他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给出答案:"在99%的人不知道钱包为何物的市场,教育成本必须计入商业模型",这种将流量获取等同于用户教育的逻辑,揭示了加密创业的特殊性——没有共识基础的技术如同空中楼阁。尤其是在监管模糊、用户认知参差的加密早期野蛮生长阶段,竞争异常残酷,很多时候项目方只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流量即共识,共识即市值。
对于掌握流量炼金术的孙宇晨而言,早期阶段的确引发了不少价值观争议,但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商业成功与道德评判的冲突始终存在,支持者认为他打破传统VC垄断,通过代币经济让散户共享增长红利;批评者则指责其利用监管套利收割韭菜。这种争议本质是加密行业"去中心化理想"与"中心化运营"矛盾的投射——当孙宇晨既要充当TRON生态的"去中心化旗手",又不得不在关键时刻动用基金会权力调整规则时,商业现实再次战胜了技术乌托邦。
当然,在追求流量和利益的同时,孙宇晨也在坚守着“行业正义”,最新行业大事件:当稳定币TUSD高达4.56亿美元的储备资金遭到挪用,面临危机时,孙宇晨出手相救,垫资近5亿美元,为TUSD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他从没有放弃过对行业正义的坚守。孙宇晨表示,他这样做是为了给予用户信心,保护用户免受损失,让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地长期发展。正是这样一位屡遭质疑的人物,在面对行业黑幕时,选择了挺身而出。这可能就是他身上自带的矛盾和魅力。
《福布斯》杂志封面背后的加密世界“主流化”密码,或加速推动火币HTX海外扩张
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商业媒体之一,《福布斯》杂志通过其权威榜单和商业评论深度介入公共话语体系,其发布的富豪财富排行榜、影响力排行榜不仅反映现实权力格局,更是通过评选标准影响公众对商业领袖的认知。福布斯指出,孙宇晨曾多次入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亚洲精英人物榜” (Forbes 30 Under 30 Asia)等各项榜单,是一位艺术收藏、电子游戏、投资、慈善和太空探索的狂热爱好者。2024年底,孙宇晨受任成为利伯兰(Liberland)共和国总理,用自由与创新的精神重塑加密世界的图腾。
另一方面,福布斯家族在美国精英圈层中也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家族式运营模式使他们能够持续参与“旋转门”政治,其总裁Steve Forbes本人既是媒体大亨,也曾两度参与总统竞选,将商业话语转化为政治资本,而《福布斯》杂志长期追踪报道的犹太裔富豪群体(前40位富豪中犹太人占16席),更构成美国政经权力的核心圈层,其倡导的“企业家精神”实质也是意识形态的媒体化表达,通过塑造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商业偶像,将技术创新与财富积累绑定为“美国梦”的新注解。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加密行业标志性人物的孙宇晨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或许释放了一个信号,即:主流传统权力机构已经全面接纳加密资产。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曾经大肆抨击比特币,但在第二任期却大力推动加密新政,标志着美国权力机构对加密资产的认知发生根本转变,他不仅宣布将建立国家级比特币储备把加密资产纳入国家战略资源体系,自己还发行了Meme币TRUMP,构建了将政治影响力变现的通道。
自从孙宇晨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后,加密社区也开始关注另一个关键问题:孙宇晨会帮助火币HTX加速海外扩张吗?很多人都知道孙宇晨的另一个身份:火币HTX全球顾问,WLFI项目是特朗普家族布局加密领域的关键载体,孙宇晨在该项目中的顾问角色或将使他深度嵌入美国政治精英圈层,这种关系网络有效提升了火币HTX在美开展业务的监管对话权,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推行加密新政背景下,火币HTX可借助WLFI的合规经验快速适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分类监管框架,或将为火币HTX接入美国主流金融体系创造政策窗口期。
今年二月,《福布斯》杂志评选出2025年全球最值得信赖的25家加密货币交易所,火币HTX成功上榜,进一步巩固了这家运营超过11年的老牌交易所在加密行业的领先地位。通过交易量、合规性、交易成本等多个维度,《福布斯》杂志对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评比。火币HTX在BTC和ETH持仓量、现货交易量、产品线等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数据显示在所有上榜的加密交易所中,火币HTX的现货市场份额高居第6。
从区域性方面来看,去年火币HTX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关联公司持续保持合规运营,拥抱监管,扩大国际化业务。通过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扩张全球市场,HTX将刷新其在国际市场的价值。正如孙宇晨自己所说:“不久前《福布斯》把火币HTX评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加密交易所之一。加上这一次(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对我们在海外的扩张很有帮助。在我们将国际品牌升级为HTX后,品牌对于海外用户来说也更加容易理解。我非常看好火币HTX的后续发展。”从孙宇晨的话中不难发现,这将是标志着火币HTX品牌迈向国际,开启新篇章的铺石路。
回顾火币HTX以往的每次重要布局,无一不伴随着巨大的财富效应,从亚洲到北美,火币HTX的全球化战略越来越清晰,而美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或许将成为HTX的下一个爆发点。
结语:封面之外,加密行业需要什么样的领袖?
2024年12月比特币历史性地突破10万美元,激发了全球投资者的热情,为新一轮牛市提供了强大动力,也进一步推动了加密业的成熟发展,使其逐步迈向主流。从比特币和以太坊ETF的获批,到牛市的蓬勃发展,再到美国大选的推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达到了创纪录的估值,加密货币已经真正登上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大舞台,也开始一步步影响着社会和政治格局。2025年势必会是加密行业加速发展、技术不断迭代、创新不断普及的关键时期,摆在所有从业者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宇晨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似乎被赋予了更多“历史意义”。
从被印上“币圈营销天才”的标签,到成为主流媒体认可的“加密商业领袖”,既体现了孙宇晨个人成就的突破,也反映出加密货币行业的阶段性演进。可以说,孙宇晨见证了加密行业的发展轨迹,而孙宇晨的成长史,恰恰是加密行业野蛮生长的缩影——既渴望被传统体系承认,又恐惧被主流规则驯化。如果放下偏见去分析孙宇晨的成功,他的影响力并非偶然。
早期布局公链、捕捉NFT和DeFi风口,孙宇晨的每一步都踩在了加密行业的关键节点,例如TRON 生态的增长依赖于他对高速交易和低成本的定位,也让其顺利成为USDT等稳定币的重要承载公链;高效的资本运作和全球收购,让孙宇晨更像是一个资本玩家,通过并购、合作和战略布局,让自己成为行业内绕不开的人物。传统企业家往往在幕后运筹帷幄,而孙宇晨却选择站在聚光灯下,他深谙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法则,敢于利用争议制造流量,并将个人品牌与项目绑定,也让加密货币在更广泛的市场上获得关注。
登上《福布斯》封面,如同给孙宇晨、甚至是整个加密行业完进行了一场成人礼:当行业学会用孙宇晨式的现实主义手段追求理想主义目标时,才能真正摆脱“少年维特之烦恼”,走向成熟文明的新纪元。从孙宇晨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加密商业领袖的一些典型特质,比如需要拥有技术理想主义和生态统筹构建的眼光、具备合规化破局与监管对话能力、以及塑造全球资源整合与品牌势能。
质疑孙宇晨、理解孙宇晨、成为孙宇晨——让我们用一个提问来结束全文:谁,能超越孙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