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adchain

没有盈利模式,公链求生记:我要干外包

broadchain 2019-11-26 18:30 1743

公链已死,故事难续。

文 | 王也  编辑 | 卢晓明 出品 | 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曾有人形象地设想过公链的结局:“我们得把路造得更宽一些,需要增加高架桥,还需要地铁和轻轨,有必要的话,磁悬浮也要加上。这时,一辆马车从远处咯哒咯哒地走来,路上却空无一人……”

如今一语成谶。

以太坊的出现,让不少人以为公链即区块链的未来。而近日国产公链各种“被解散”和“软跑路”的生存现状,又让很多人不禁感慨:公链已死,故事难续。

最近,曾经高喊 3.0 的 EOS 忙于拥堵,国产公链的生存现状更不乐观,项目落地遥遥无期,整个公链生态充斥着资金盘、菠菜项目,DApp 跑不起来。

很多公链在一级市场募到的资金几近烧完,二级市场的币价又一直在低位横盘,根本没有什么买盘。

近期有一众国产公链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为了活下去,他们已经开始转向联盟链:“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业务不赚钱,中心化业务每月都在增长”,有些公链甚至都不再对外宣称自己是一条公链了。

公链风波不断,创始人“批量离职”

今年以来,公链领域陆续被曝出负面,甚至出现创始人离职潮。

除了常被提及的 Dfinity 和 Zilliqa 创始人,今年 7 月,星云链(NAS)联合创始人王冠宣布退出星云团队,同时发表退出声明的还有星云研究院院长范学鹏,两人在声明中均提及对星云未来发展的不同理解。

8 月,老牌国产公链公信宝(GXC)的运营主体因涉及非法爬虫业务遭警方查封。

9 月底,比原链(bytom)创始人兼 CEO 段新星辞去职务,离开了他一直看好的公链舞台。

11 月 7 日,IOTA 联合创始人 Sergey Ivancheglo 宣称已经卖掉了他手里的币,并宣布他退出加密货币这个圈子。

11 月 11 日,芯链(HPB)全球商务业务拓展总经理 Danny Rowshandel 在电报群发布公开信,表示芯链项目将改为社区自治,他本人宣布辞去现有职务、三名联合创始人及一半全职员工也已决定离开项目。

据知情人士透露,芯链(HPB)创始人汪晓明现在正在全心致力于一个电商项目的运营,为了给投资人交代,目前芯链只剩下几个技术在更新代码。

公链没有盈利模式

创始人的纷纷离开,也反映了公链难商业落地和盈利的困局。

早期,以太坊因性能问题为大家诟病。TPS 低导致了以太坊网络拥堵,和DApp运行不流畅,gas 费进一步抬高了以太坊的使用门槛。

然后,一堆主打高性能的“ETHereum Killer”(以太坊杀手)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可惜他们不仅没有“kill 掉”以太坊,还远远落后。

公链的故事讲了两年,从扩容,到 DApp,再到今年的 Staking。至今尚未有成功案例。

扩容方面,对标以太坊的 EOS 近日遭遇 EIDOS羊毛党造成的严重 CPU 拥堵,离当年提出的“百万级别 TPS”愿望依旧相差甚远。

早期的 DApp 故事多是类比 Android。一些明星公链,想模仿 Android 补贴早期开发者做生态,换来的只有一众羊毛党。

以星云链为例,今年 5 月份,星云链主网正式上线后,推出了「星云激励计划第一季」,宣布每年拿出最高 100 万个 NAS 奖励开发者,开发者成功提交一个 DApp,就有六千元奖励。这并未带来太多实际的用户和流量, 反而形成了靠套取公链补贴的 DApp 流水线模式。奖励的 NAS 又成了砸盘压力。

DApp 变成了资金盘的盛宴。EOS 成了菠菜挖矿的摇篮。TRX 接过了 EOS 的接力棒,同质化严重。整个公链上缺少明星项目,除了 USDT。ETH 因而被调侃为 USDT 转账链,终于有了普通人可以理解的应用场景。

Staking 的项目,没有足够的参与者消耗 Staking 的通胀,资金流入不足,难以撑起币价。

归根到底,公链未能找到自身独特场景,而其性能对于目前庞大商业场景的需求来说,还是太过脆弱。无论是性能、安全性和灵活性上,都远不及中心化系统。

同时,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大公司相关的联盟链平台在蓄力建设——百度超级链平台、蚂蚁区块链 BaaS 平台、腾讯云 TBaaS、微众银行主导推进的 FISCO BCOS 联盟链等等。现有公司更倾向于将业务跑在联盟链上。

除了以太坊、EOS 之外,大部分公链没有需求,在巨头用资金和技术堆出的联盟链面前,不堪一击。

数字金融集团(DFG)CEO 兼创始人 James Wo 在直播中直言,公链没有盈利模式。

确实被验证能够赚钱的区块链公司很少。比如交易所、OTC 和衍生品交易,其实是在法币和数字货币之间搭桥,还有像借贷和挖矿。只可惜这些业务大部分不跑在公链上。

公链干起了技术外包

熊市漫漫,很多公链未能及时将募来的 ETH 或 BTC 兑换为法币,私募到的资金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缩水,用于市场营销、团队激励的项目 Token 缩水更为严重。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活下去,目前还没跑路的很多国产公链都在忙着接项目做外包。

前两周,Odaily星球日报参加了宝马创新部举办的一个开发者创新大赛,参赛的队伍来自 AI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各个不同领域,最终胜者不仅可获得 25000 欧元(约合 20 万人民币)的奖励,还可以获得和宝马合作的机会。

在活动上 Odaily星球日报遇到了来自上海的一家公链项目的运营经理 Amy。

Amy 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去年融资过后,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技术研发上,等到今年主网正式上线之后,加密货币市场行情已经变得非常惨淡了,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地寻找更多的项目机会来维持公司运转。所以这次从上海专门飞过来参加这次宝马的活动,希望能够赢得比赛,拿到奖金和与宝马合作的机会。

据 Amy 透露,与大多数项目一样,他们的项目最初融资的主要形式为以太坊,而最近两年以来,以太的价格随着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已贬值大半。同时,根据 CoinMarkETCap 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Amy 所在项目的币价一直走低,目前处于横盘期,几乎没买盘。

整个团队都在缩减开支。“大概是今年年初以来,公司在推广和运营上就开始有计划的节省和使用经费,只在一些大的节点,比如主网上线才会专门做一些访谈,公司已经早早的做好了度过寒冬的打算。”Amy 无奈地说道。

为了更好地在寒冬中生存下去,公司不得不找寻其他出路,开始接触一些实体行业项目,做一些技术外包来挣钱,希望通过与更多物联网、汽车等行业相关的公司合作一些项目获得营收。

从市场上以往的 B端和 G端项目来看,一般一个项目的规模大约在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之间,假如一年能够合作并完成数个项目,维持一个中小型区块链公司的日常开支和运营是可能的。

而技术外包市场的机会点在于,“有一些传统大企业很想接触区块链技术,但是他们对区块链技术知之甚少,也没啥技术沉淀,所以小公司可以提供技术服务,一些暂时没有技术积淀的大公司想争夺一些项目,可以通过转包给小公司开发。”

当前市场上有很多和 Amy 他们情况类似的区块链技术初创公司,他们大多数都没有传统行业的资源积累,也就很难直接接触到大型的企业或政府项目。Amy 认为,对于他们来说,向传统大企业提供区块链技术外包是一个新机遇,成为他们的技术供应商或是提供技术外包,或许能够获得在寒冬中生存的机会。

我们不再宣称自己是公链了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就已经不再对外宣称自己是一条公链了。我们现在称自己为行业链。”国内某公链项目创始人 Wilson 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

在 Wilson 看来,除了头部的一些明星公链(像以太坊和 EOS),他们早期募资比较多,而且社区也比较大,大家的共识也较强,只有这种参与人数多的头部公链会继续向前推进。但是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公链可以实现真正的商业落地应用。

Wilson 认为目前大部分公链的盈利主要“公链币”上面,但是去年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漫长的熊市,很多“公链币”币价惨淡。公链完全没办法盈利,最终导致公链的现金流出现问题。“只有创造出更多的实际流通场景和更多的用户,才能让币价上涨。要不然就搞盘子聚人气,但这条路不可持续也不可行。”

Wilson 的公链项目运行已有两年之久,去年年底为了缩减开支熬过寒冬,也裁员近一半,从大几十人的团队直接裁到了 20 人左右。

Wilson 还根据目前现状,总结出了公链的三条出路:

1. 持币装死:为了缩减开支而裁人,有些公司甚至只留了两三个技术更新代码,等待市场行情转好再扬帆起航。

2. 技术外包:把自己的技术拆分成各个模块儿,然后开始做外包,接一些企业端或者政府向的项目,做“链改”赚点钱。

3. 转变商业模式:在国内要重点考虑企业端的可应用性和政府端的可监管性,所以很多公链项目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公链。如果想让各方参与,又能符合监管需求,公链最终只能以联盟链的方式去推出去。

“我们就属于 2 和 3 的结合,一边转换商业模式,一边接项目做技术外包。”Wilson 说道。

Wilson 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和一些上市公司在洽谈合作,还处于商业测试初期阶段,而且没到规模商业化的程度。“商测目前只做了两三例,但是 1025 讲话之后,有意向找我们合作的公司越来越多。”

在被问到平时是否会接一些海外项目的时候,Wilson 表示,现在阶段几乎不接国外的项目,执行案例非常麻烦,在国内做行业链,或者执行案例都比较容易。除此之外,“最核心的原因是顺应趋势和国家号召,在国内进行技术研发和聚积行业资源是当下优先级。”

结语

公链作为区块链世界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本身并不会消亡。

但从去年爆发至今,公链的发展现状与大家预期的差距越来越大。

Wilson 用互联网历史来看公链的发展,“区块链的发展和早期的互联网很像,刚开始大家拼得是技术;再往下是产品;然后拼服务;接下来就是市场占有率(市场垄断),谁垄断得多谁就拥有定价权。一共经历了这四个阶段。”

“目前区块链还处在第一个阶段,从技术到产品的过渡,所以还需要给公链更多的时间去不断地试错和发展。”

只是,如今的区块链领域,并不需要也再也承受不起这么多条公链一起探索。在资本热潮过去了,洗牌终将到来。生存的问题终于摆在了眼前。

(文中 Amy、Wilson 均为化名)

声明:BroadChain Finance网站和App所发布的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broadchain

财经视角,解读Web3。

2001 篇 作品
428.72W 总阅读量